190111 公司角色的思考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
如果换个角度来看,所有公司的角色其实可以分为四种:
角色1.主决策者: 为这个决策的正负结果担责任,说白了是owner,这个决策带来的结果是蜜罐还是铜锅,他都要背。
角色2.信息同步者: 这个决策会直接影响到Ta的工作,是工作loop中的一部分,所以必须被同步到。
角色3.质疑者: 这个词并不是特别适合,因为听起来像是专门找茬的,其实是提供另一种视角和输入,但无法强加意志给主决策者。有时候第二个角色和第三个角色会合一,因为1的决策会影响到自己职责范围的其他决策,当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。
这3个角色在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/项目里面,都是利益攸关者(People in the skin)。除此以外,都是第四种角色——旁观者。
旁观者有时候也会提出信息同步的要求,但是这和上面角色2有天壤之别,因为:这三个角色的任何决策都不会直接影响到旁观者职责的履行,另一方面,旁观者即便是想影响决策,但是因为并不是利益攸关者(People in the skin),也较难实质性介入。
当这个简单的分类成为「公共知识」之后,公司项目的推动就变得自然而然了。能清晰地说明白这个问题是朱时雨的功力,至于后续如果明确角色,如何明确决策,靠的便是员工的能力和意愿了。
当然,在公司里,人人都想做「主决策者」,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:
简而言之,原则一是意愿问题(Willingness),原则二是能力问题(Abililty)。这样一来就出现几种情况:
- 意愿高+能力高:这是理想的Owner类型。
- 意愿高+能力弱:这是次一点的选择,能力弱的部分,角色1需要充分吸收角色2和3的输入,其实可以很好的弥补。
- 意愿低+能力强:这是再次一点的选择。短期内可以让他继续owner,但长期来看,既然他在这方面能力很强,人才和岗位是不是有错配,给予的激励是不是有错配?让他更多动力来负责这个行不行?
- 意愿低+能力低:赶紧换人,一秒钟都不要等。
不过,仔细看来,这三种角色的分类其实更适合比较成熟的公司,至少不适合创业公司了。
创业公司需要什么的角色呢?
我要的已经不是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,我要的是你独立寻找问题的能力 & 调动资源解决非常困难问题的能力。
立寻找问题的能力 & 调动资源解决非常困难问题的人。
这或许是更高能力的体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