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有个消息:青年失业率将暂停发布。至于暂停的理由总是很正当的,但消息一出还是引发了群嘲。
我不嘲笑统计局,其实很多职场人士都做过和统计局一样的事情。稍微一总结,你我做过的数据统计局行为就不计其数。
人人都知道【数据真实】是最重要,最基础。但对一个熟练的统计从业者来说,即便不在【真实性】上做手脚,也是有足够多的方式方法完成【掩饰真实情况】的目的。
就是说
仅仅真实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。重要的是,你关注的是什么指标和口径。
中国人,不,是人类太狡猾了。他们总是有办法来说明有利于自己的结论。就比如,马斯克用来展现推特的用户增长曲线。
哦,现在已经叫X了。
关注真正重要的数据,并且严格限定划到统计范围的数据,小心同比、环比的陷阱。这样才能在一堆数据里避免被骗。
环顾真实的职场环境,似乎大家都在用【不关键的数据】来标榜自己的工作之努力。而所谓【不关键的数据】至少有以下特征才会被采用:
- 最好是之前没用过的,不然容易被拿来和之前的成绩做比较,自己的工作经不起比较
- 一般并不为业务和公司带来真实收益,或者需要经过3个漏斗才可以
- 可以容纳多个部门的重合部分,最好是和别人共计的
那【关键数据】是什么呢?
对一个国家来说,关键数据似乎有很多,就业率、国民人均收入、基尼系数、GDP等等;
对一个行业来说,行业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均收入似乎是关键的数据;
对一个内容平台来说,应该是创作人数、创作频次、爆款稿件及收益情况;可惜这些似乎不够性感,所以才有高活\高黏性\高价值等指标出现。
指标越复杂,越能容纳主观解释的空间。
甚至可以在指标达成共识上浪费足够多的时间。
对我们自己来说,关键的数据是什么呢?
工资收入?职级?家庭储蓄?似乎都很重要,不过基本可以排除,在实现一定水平之外的金财财富是不重要的。
无需为过多的收入而焦虑。